牡丹:生于远古盛于唐宋。一口气搞懂牡丹的前世今生

牡丹:生于远古盛于唐宋。一口气搞懂牡丹的前世今生

张邦基

《墨庄漫录》

中记载:

两京牡丹闻于天下,花盛时,太守作万花会,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,至梁栋柱栱悉以竹筒贮水簪花钉挂,举目皆花也。

我们可以看出来,唐宋时期人们对它的喜爱。但假如我们去刻意查阅的话,会发现跟梅、兰、竹、菊这些不同,这些在一些春秋时期的古籍中就有记载,而牡丹则很少见。

这就让我们非常疑惑了,难道牡丹不是我国原产花卉?它究竟发源于哪里?什么时候开始有记载?在古代又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呢?

一、唐朝以前,关于起源

牡丹起源于我国,这个在学术界的争议并不是太大,基本上都是承认的。但另一个事实是,虽然起源于我国,但有关记载却非常晚,晚到什么程度呢?一度有人以为到了唐朝时才有记载。

那么,真的是这样吗?事实上,记载真的是晚,像是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古籍中并不见记载,比如

《诗经》、《山海经》

这些里面,我们看不到,可也绝不是到唐朝时才有记载,因为在唐朝时已经盛行开来,这说明前面会有一段发展和栽培期,否则不会突然出现就流行。

我们查阅古籍,会发现牡丹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三国魏时

张辑

编撰的

《广雅》

中,在里面记载有一个异体字,黑嫂无法打出这个字,里面是这样说的:

白(后面这个字是个异体字,上面一个草字头,下面一个术。读音是zhu),牡丹也。

这里已经有了明确的名字,这个异体字在

《说文解字》

中的解释是

山蓟

,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来,在三国魏晋时期,已经有了名字,既然有了正式的名字,说明已经开始被人们有意识的去栽培。

《广雅》

是续

《尔雅》

之作,被称为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,这里面显然是不会乱说的。而在南北朝时期,

杨子华

有首押庚韵的

《诗》

,没错,名字就叫诗,里面是这样写的:

画牡丹处极分明。

这句话后来被唐代

韦绚

《刘宾客嘉话录》

中引用:

北齐杨子华有画花极分明。子华北齐人,则知牡丹久矣。

所以,牡丹原产于我国,是一种生长于我国古代山野间的一种原生花卉,最初的记载出现在东汉末年,三国魏时,在南北朝时期,已经开始被栽培和用来观赏。有了这些基础,才有了唐朝时的飞速发展。

二、唐到宋朝,牡丹兴盛

到了唐朝时,其实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,甚至有人认为是在唐朝时突然出现的。

段成式

在自己的笔记体小说

《酉阳杂俎》

中认为隋朝以前是没有牡丹花的记载的,他在里面是这样说的:

捡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,初不记说牡丹,则知隋朝花药所无也。开元末,裴士淹为郎官,奉使幽冀回,至汾州众香寺,得白牡丹一窠,植于长安私第,天宝中,为都下奇赏。至德中,马仆射又得红、紫二色者,移于城中,元和初犹少,今与戎葵角多少矣。

这什么意思?就是说检查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,当初不记得说这种花,就知道隋朝花药所没有。段成式说的是到开元末年才发现有这种花,到天宝中期,成为奇花被欣赏。

段成式

这段记载显然无法经得起推敲,因为在同样是唐朝成书的

《隋炀帝海山记》

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:

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,诏天下进花卉。易洲进牡丹二十箱,有赪红、鞓红、飞来红、袁家红、醉颜红、云红、天外红、一拂黄、软条黄、延安黄、先春红、颤风娇等名。

这里说的是早在隋炀帝时期,就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品种,但考虑到是唐人所写,所以隋朝时有没有这么多的品种是存疑的,可这至少证明唐朝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品种,不然作者不会凭空变出来这二十箱,并且附有品种名字。

另一本同样的笔记体小说,唐代

苏鹗

《杜阳杂编》

中则这样记载:

穆宗皇帝殿前有牡丹,花始开,香气袭人,一朵千叶,大而且红。上每睹芳盛,叹曰,人间未有。自是宫中每夜即有黄、白蛱蝶数万,飞集于花间……

我们无法找出为什么突然兴盛,也无法找出究竟在什么时候兴盛起来,但我们却可以在别的地方记录上做一些推测,比如唐末

王仁裕

的笔记体小说

《开元天宝遗事》

中这样记载:

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,其花一日忽开,一枝两头,朝则深红,午则深碧,暮则深黄,夜则粉白,昼夜之间,香艳各异。帝曰,此花木之妖,不足讶也。

我们在唐朝众多记载中,只要写牡丹,大部分都能看到开元和天宝年间的字样,这说明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火爆。因为开元是唐朝盛世,那时候人们也有足够的闲心和能力去研究栽培一种花,生在盛世中,牡丹的身价从此高了起来,这是说得通的。

唐朝时已经如此兴盛,虽然经过了中间一段乱世,可到了宋朝时,全盛的时代来临,宋朝人有多喜欢这种花?

欧阳修

这样写:

牡丹出丹州、延州,东出青州,南亦出越州。而出洛阳者,今为天下第一。

这个夸劲就别提了。

周师厚

《洛阳花木记》

这样写:

予少时闻洛阳花卉盛甲天下,尝恨未能尽观其繁盛……因自东都告往省亲,三月过洛,赏及牡丹……

周师厚

《洛阳花木记》

里写牡丹品种已经有一百零九种。同时,不管是

欧阳修

还是

周师厚

,都写了栽种方法,

周师厚

《洛阳花木记》

中是这样写的:

凡栽牡丹,不宜深,深则根不行,而花不发旺,以疮口齐土面为好。

唐朝到宋朝是这种花走向全盛的时代,这跟唐朝的富足强大,宋朝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。有了这样的基础,到了明朝时,依旧没有消沉,并且一直传承了下去。

三、明朝以后,依旧风流

明朝时,

吴彦匡

《花史》

中这样记载:

锡山安氏圃牡丹最盛……翼日主翁邀客携酒诣圃,奎以告,客皆异之,一恶少独嗔其妄,竟阅姣且大者折以去。

但明朝记载牡丹最系统的应该还是

王象晋

《群芳谱》

,他在这里面写了近二百年品种,对于

习性、种植、移栽、嫁接

都有详细的记载,但我们还是要说明,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,他是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记录自己又进行了编录,在

《群芳谱·花部·牡丹》

中,开篇这样写:

牡丹,一名鹿韭,一名鼠姑,一名百两金,一名木芍药。秦汉以前无考……唐开元中,天下太平,牡丹始盛于长安。逮宋,惟洛阳之花为天下冠……善种花者,须择种之佳者种之,若事事合法,时时著意,则花必盛茂,间变异品,此则以人力夺天工者也。

此外还有移栽和分花等等记录,咱们只简单说一下接花:

花不接不佳,接花须秋社后重阳前,过此不宜。将单叶花本如指大者,离地二三寸许,斜削一半……亦用利刀斜削一半,上留二三眼,贴于小牡丹削处,合如一株,麻纰紧扎,泥封严密……立春若是子日,茄根上接之,不出一月,花即烂熳……

到了现代,发展更是上了快车道,不少地方都成立的专门的研究所。从远古发端,却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始有记载,唐宋时步入巅峰,并且从此再没有下来,经历可谓多姿多彩。

相比起其它花来,虽然入书记载的晚,可兴盛却远远超过了其它花,这似乎是它的宿命,更像是一个大气晚成的人才。前期不显名,显名则大成,这不正常是牡丹和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内容

迅雷游戏盒子如何卸载
365bet体育在线赌场

迅雷游戏盒子如何卸载

⌛ 07-07 👁️ 2653
我为什么不看好ZEPETO?
ibay365

我为什么不看好ZEPETO?

⌛ 07-12 👁️ 3633
王者荣耀李白千年之狐多少钱
ibay365

王者荣耀李白千年之狐多少钱

⌛ 07-28 👁️ 1673
世女杯直播
ibay365

世女杯直播

⌛ 07-12 👁️ 4401
驾校App排行榜
ibay365

驾校App排行榜

⌛ 07-04 👁️ 7507
最强的大脑第106关【天黑了下面哪个最亮】答案攻略
365bet体育在线赌场

最强的大脑第106关【天黑了下面哪个最亮】答案攻略

⌛ 07-03 👁️ 6512
InnoDB引擎为什么推荐使用自增ID作为主键?
365bet体育在线赌场

InnoDB引擎为什么推荐使用自增ID作为主键?

⌛ 07-13 👁️ 3218
2023年日本各职业平均年薪排名
365app下载登录

2023年日本各职业平均年薪排名

⌛ 07-24 👁️ 3512